关键词:农村垃圾分类、多元主体共治共享、跟车入户、垃圾不落地、撤斗建站
【背景】兴寿镇是位于华北平原的农村地区,住宅多为平房聚居型,草莓、西瓜等水果的大棚种植是该镇各村的重要产业;此外有部分外来人口,形成艺术家集聚区。在垃圾分类之前,村庄的垃圾收运形式是,居民将自家垃圾投放村里街巷中的垃圾桶、垃圾房、或垃圾斗中。这些收集设施经常满冒,蚊蝇乱舞,臭气熏天;镇环卫中心垃圾清运员进村清运的效率无法提高,工作条件恶劣。
【案例概要】该镇的垃圾分类工作首先由民间行动者在辛庄村发起并及时总结经验,获得北京市政府高层重视。其后,镇政府与民间行动者合作探索出了“兴寿模式”:通过撤销分布在村头巷尾的垃圾斗,改为村保洁员上门回收、“垃圾不落地”;随后由镇环卫中心、乡土重建团队及一支超越村界的志愿者队伍配合各村两委,对村民进行净村、培训、入户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建立并不断强化环境意识;在村庄分类正式启动后的数周内,村干部、志愿者随保洁员跟车上门指导,帮助村民形成分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民间行动者秉持协作者的角色,与镇政府共创分类工作方案,并帮助镇环卫和村两委解决一线工作中的痛点问题,最后影响到昌平区垃圾分类政策,实现了过程共治、成果共享。
【效果】截至2019年底,兴寿镇已经将垃圾分类扩展到全部21个村,各村(不含集镇区域)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40%左右,村民厨余分类正确率达80%左右;全镇(含集镇区域)厨余垃圾分出率达15%以上,混合垃圾减量达到30%以上。此外,兴寿镇正尝试通过堆肥和酵素制作,逐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带动当地农村向生态文明深度转型。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