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参访 | 精细化管理让厦门垃圾分类领先全国

 

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的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政策调研项目8月22日在厦门举办了中期会议。借此机会,项目组成员拜访了当地垃圾分类企业分类大叔以及当地伙伴好猫生态文明推广中心,同时参观了厦门两个垃圾分类做的比较好的社区。厦门市是去年住建部垃圾分类考核中排名第一的城市,因此大家对于此次参访都非常期待。

 

分类大叔:大数据溯源精准到户

 

对于智能化垃圾分类,社会上存在争议:支持方认为,智能化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还能提供大数据;反对方认为,智能化往往靠智能垃圾桶,而后者的设备和维护成本很高,期望收到的可回收物却常常收不上来,最后垃圾桶本身成了垃圾,而且对垃圾分类中最重要的厨余分类很难做出贡献。分类大叔的做法,对“垃圾分类需要什么样的智能化”这个问题,给出了重要启示。

 

废品大叔联合创始人段杰带领项目组参观了公司大数据中心,并介绍了公司的主要业务和溯源体系。废品大叔是一家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垃圾分类”的新型环保企业,旗下有三大业务:废品贸易平台、智能垃圾桶、垃圾分类溯源体系。其中溯源体系使用的品牌是“分类大叔”。

【图1】 分类大叔会议室兼大数据中心

 

该公司是做废品贸易平台起家,整合了蹬三轮车的回收员、回收站、分拣中心、处理企业等相关方在平台上交易,并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平台一般不介入交易,但对于需求量大的企业也可以提供定向采购。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加盟等方式,帮助政府做好回收站标准化管理。

 

智能垃圾桶曾经是公司的主打方向,但后来由于入不敷出,公司目前已经不再主动推广,而是根据政府需求量身打造,比如只保留称重和满箱自动预警功能的智能垃圾桶。

 

公司目前的核心业务是分类大叔溯源体系。该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大数据精准到户的同时,将硬件简化到只需二维码贴纸,并且用于最令管理者头疼的厨余垃圾分类。据段杰介绍,在发现智能垃圾桶的缺陷后,他们就改为采用印有二维码的专用垃圾袋。但发垃圾袋的做法也有问题: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塑料购物袋,专用垃圾袋质量好,居民舍不得用。于是他们更进一步,取消了垃圾袋,只给居民发二维码贴纸,居民可以采用任意垃圾袋,只要贴上代表自家的二维码,督导员扫码后就能识别。这样,只需专用垃圾袋1/6的成本,就能掌握精准到户的垃圾分类大数据。

 

厦门市要求居民不除袋,直接将分类的厨余扔进厨余桶,再由环卫公司在不除袋的情况下倒入专门厨余车,再运到厨余处理厂进行机械破袋、筛分和厨余堆肥。这种收运方式容易带来的问题是,不知道居民整包投放的垃圾是否符合分类要求,这就需要在社区内就对居民分类是否正确进行开袋检查。督导员使用分类大叔溯源系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参与率就是督导员通过二维码识别到进行厨余分类投放的家户数和总户数之比。准确率就是参与厨余分类的家户中,开袋检查发现分类正确的家户数和参与分类的总家户数之比。

【图2】贴有分类大叔二维码的厨余垃圾袋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溯源体系的支持下,政府、居委会和督导员就能利用大数据抓住最关键的人群进行精准动员:首先,是对每户业主进行积分排名,在小区进行公示做得最好的家户,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表彰,年纪大的人比较关注荣誉,会积极参加。其次,对于宝妈宝爸,就在学校里做排行榜,小朋友在学校很关心这个排行,就让爸爸妈妈来做分类积分。第三,二维码能识别哪些家户已经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对于这些家户督导员就不用再上门,而是跟居委会、分类大叔配合,专门对不分类的家庭做工作。这就逐步降低入户动员的成本。

 

瑞景公园小区:在家堆肥带动分类实践

瑞景公园小区是分类大叔协助推动的垃圾分类小区。恰如其名,这是个依小山而建的公园式小区。里面约有10栋楼,是一梯两户的高层。居民900多户,目前入住700多户。经过高层撤桶,再到集中点位投放后,目前2-3栋楼共用一组垃圾桶,共4组。每组配备有1个绿色厨余桶、1个回收玻璃瓶罐的蓝桶、1个回收其他可回收物的蓝桶、1个红色的有害垃圾桶和4-5个橙黄色其他垃圾桶。



【图3】每组垃圾桶配备一个洗手池



【图4】没配备洗手池的垃圾桶是这样设计的,让人忍不住想去拉一下


 

督导员每天工作时间是早上7:00-9:00和傍晚18:30-20:30。在督导时段,督导员会对垃圾进行开袋抽查。我们看了一个投放点的抽查记录,该点位督导员一般每天会抽查12袋左右,通过扫码,记录这是哪一户投放的垃圾,分类准确度分为好、中、差三档。从记录表看,某页上46包抽查到的垃圾中,有6包是“中”,3包未分类,其他37包都是“好”,分类准确率达到80%。据段杰说,也有一些居民为了获得更高积分,主动在督导时段投放,同时要求督导员抽检自己的垃圾。



【图5】督导员的抽检记录

 

小区里设有一个厨余垃圾收购点,让居民很方便就能参与家庭堆肥。参与的居民会领到一箱木屑粉、一个空箱子和一份益生菌,居民回家后把厨余放到空箱子里,厨余上用木屑粉完全覆盖住,加益生菌,压实减少空气。每个空箱子大约能装一周的厨余,木屑粉可供三箱厨余使用。开始堆肥前每家都可以用押金换一个小板车,小区楼内有电梯,户外有斜坡,厨余箱堆满后用小板车就能很方便送回收购点,再由公司运走,制造肥料。养出的瓜果蔬菜,居民可以用堆肥积分来兑换,积分也可以兑换其他商品。

 

积分并不是居民参与这种堆肥活动的唯一理由,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理由。有些居民就觉得厨余得到了有效再利用,而不是直接掩埋,就是一件该做的好事。“有些老人平时不怎么活动,参与堆肥实际上是他们给自己一个出来走动走动的理由。”收购点工作人员正说着,我们就看到一个看上去只有两岁左右的小朋友在家里老人的陪伴下,拖着一箱厨余,沿着步道从小山坡上走下来。大概这个拉着厨余的小板车对于他而言就是一个最好的玩具吧。“垃圾分类这件事只要肯动脑,就能想出很多好玩的东西;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只是说明没有用心去做。”工作人员笑着说。

 

在其他地方很小众的家庭堆肥,在瑞景公园小区700多户中能达到100多户参与,可以说是很成功了。

 



【图6】门口堆放的箱子都是居民送来的厨余



【图7】人小力气大,厨余堆肥我也要参加!

 

接下来我们在小区里看到了一套废品大叔开发的智能回收箱。段杰说这是一年多以前安装的,现在不怎么用了。智能垃圾桶的问题不仅是机器造价昂贵,更重要的是要做大量售后服务工作:阳光射进来,雨水飘过来,石头丢进来,机器都可能出问题。有一次,一个阿婆为了积分,把同一个瓶子扔进去又掏出来,反反复复搞了1000多次,他们只好又去改装感应探头。同时由于居民习惯,智能垃圾桶只能收到一个小区1/8的可回收物;而目前该小区使用普通蓝色可回收桶,由督导员自行变卖,效率更高。有人问,厦门现在还有做智能垃圾桶的企业吗?段杰说,厦门原来还有两家IT企业在做,但对于他们而言垃圾分类只是闻风而动,在政府不投入支持后就退出了。



【图8】段杰讲述智能垃圾桶存在的问题

 

古兴里小区:居委会主导精细化管理与多方共治

 

古兴里小区位于前埔南社区中心,由于各类条件相对较好,成为了社区的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据介绍,目前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可达90%以上。前埔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吴艺文带领大家参观了该小区。

 

刚听说吴主任的身份时,我们感到有点迷惑:在北京等许多城市,垃圾分类在社区层面都是街道购买第三方垃圾分类公司的服务,居委会并不参与。后来仔细打听,我们才知道,厦门与这些城市不同,在经历了聘请第三方公司的阶段后,政府发现这些公司的模式五花八门,不便管理;于是就将垃圾分类职能回收,由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社区层面则是由街道出经费、居委会聘任督导员来执行;并且居委会往往与环保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商议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居委会在其中扮演着社区层面牵头者的角色,协调物业、业委会、环卫公司、周边学校、城管部门等各方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并受到市里和区里的考核。不知是不是巧合,近来因为垃圾分类而火遍全国的上海市,也是采用居委会牵头的模式开展社区动员。

 

吴主任说,他们的垃圾分类是建立在大量接地气的工作的基础上的:从前期的小区实地走访,制定工作计划,基础设施的建设,到队伍的建设等等方面。一开始,居委会就找到专业环保组织绿邻居合作,共同开展实地调研。除了考察硬件设施外,还要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哪条路是居民出入小区的主干道、居民垃圾投放时间和习惯、居民愿意采取的垃圾分类模式等。

 

接下来,各相关方的上层要统一口径,工作才好做,为此,他们协调物业、业委会、环卫公司、党员、居民组长等各方开了4-5场座谈会,讨论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方案;同时,基础设施改造和宣传栏的经费也要协调由谁来承担。

 

然后就是撤桶并点工作。原来社区每个单元门口都有垃圾桶,无论是保洁还是分类督导,成本都很高,所以撤桶并点是必要的。然而这个工作很有难度,光征求居民意见就做了3次:第一次问居民希望怎么样?居民说保持原状最好;第二次居委会给出3种方案给居民选,结果没有达到规定数量的方案;第三次只给出一种方案,问居民同不同意?方案才终于通过。对于总是提意见表达不满的居民,居委会会邀请他们来一起开会,作为参与者,而不能只是旁观者。“你要提出可行性方案,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吴主任说。

 

为了转变居民的态度,社区还组织了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居委会委托绿邻居组织居民到后坑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填埋场去参观。许多人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垃圾围城问题,就会思考:垃圾填埋场周围的人生活怎么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就会知道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不做不行。去现场看的冲击力,比说10遍更有用,有些反对的人反而变成志愿者。“吴主任说。古兴里小区还参与了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和壹基金支持的2018年零废弃日活动,并在宣传栏做了展示。


【图9】古兴里小区参与零废弃日活动

 

古兴里特别强调宣传和实际行动相结合。社区和学校组织家校联动,小手拉大手,在学校组织绘画评比后,把优秀作品在社区展示。但更重要的还是寒暑假垃圾分类打卡活动:学校发一张卡片给小朋友,只有在家动员父母一起做好分类投放,才能获得督导员盖章,开学后拿去交作业。这样,学校的宣传动员就转化为居民实际的垃圾分类行动。

 

“开始的时候,我们做了很多大水漫灌式的宣传活动,发现分类率没有什么提升;后来就反思精力投入是否足够,方向对不对路,才会转型做精细化管理。自我否定是非常困难的,但垃圾分类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不能做成急功近利的事情。以一种运动式的心态去应付,工作肯定做不好。”吴主任说。

 

垃圾分类启动后,一线工作最重要角色还是督导员。古兴里300户1个督导员,612户共2个。平时上下午各有2小时在桶边督导,其余时间要入户,1周入户10家。如果督导员的工作认真负责,就能慢慢就识别哪户做得好,哪户不好,只需和居委会一起对“钉子户”进行重点督导,工作量会越来越小。为了保证督导员入户质量,居委会会进行电话回访抽查,问居民督导员有没有说清一些关键问题;还会做实地检查——打开100袋垃圾,看其中有几袋是混投的。这就确保了督导员的工作质量。

 

最后,吴主任总结做社区垃圾分类所需要的“五心”

信心:坚信垃圾分类这件事是对的;

决心:要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并一直做下去;

细心: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细节决定成败;

耐心:居民来一定要耐心解释,态度要好;

恒心:不是为了创文明检查爆发式的,而是要持之以恒,一直保持。

他说:“垃圾分类工作的特点就是每天都会归零,今天做好了,但明天一放松,检查可能又会出问题。没有‘五心’就不可能做好这个工作。”

 

好猫生态:考核+解决方案模式

 

好猫是零盟在厦门当地的伙伴。据介绍,好猫的创始人张水龙原来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接触环保后“越陷越深”。从创作环保类文艺作品,到落地行动,厦门市开启垃圾分类的时候,好猫就组织起了一支600多人的督导员队伍。提起2018年创作的《最美垃分人》,张水龙半开玩笑地说,“要是这个作品是今年推出,那绝对是网红级的。”后来好猫为了更有效地推动垃圾分类,转型做垃圾分类的考评工作。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考评

目前,好猫的考评工作覆盖思明区的1000多个小区,每个小区每个季度都要检查一遍。

公平公正是考评工作首先要保障的。首先,好猫负责考评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岗前培训,之后几个人考评同一个点,评分高误差的人会再次培训,直到所有人分数误差控制在1分之内为止。其次,小区考评表是动态安排的,甚至公司管理者,事先都不知道接下来要考评哪个小区。第三,考评员也是流动的,不会某个考评员一直考评某些特定小区。第四,虽然每个小区每季度只会常规考评一遍,但为了防止本季度已考评过的小区工作懈怠,好猫还会不定期对后者进行回访。

好猫自主研发的考评小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考评员可以直接在线填写,在扣分项附上对应照片和整改意见。小程序会自动生成日报,能在线显示和实时查询,还能直接通报到区里。更重要的是,电子化数据整理后能知道社区平均分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曲线,那么是进步还是退步就一目了然了。

区里的垃圾分类考评会纳入政绩考核,考评的结果会影响年终奖发放,跟年终绩效挂钩。此外,考评的结果也会公示在媒体上。谈及厦门考评制度对垃圾分类的影响,张水龙表示:“垃圾是每天都会产生的,所以一定需要一双公益的眼睛来盯着他,考评制度是做垃圾分类的持久动力。”

 

考评背后是精细化的解决方案

与一般的第三方调查公司考评不同,好猫垃圾分类考评指标、流程、呈现方式的设置,都是源于好猫丰富的社区垃圾分类一线动员经验——这种经验虽然多样,但有一条不变的宗旨。张水龙说:“我们对高楼、老旧小区、城中村都有针对性的活动,但其实主要的理念还是一样,第一步都是抓人,把队伍建设起来,后面都会好走。招督导员,培训,队伍建设,每个环节越前期越要抓好。”

比如在学校,前期需要给每个学校的老师做垃圾分类培训,其次学校的硬件设施要跟上,宣传栏的设立、宣传课程、垃圾桶规划、垃圾房检查都要面面俱到。学校老师的表率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老师只要求学生而自己都做不好,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恶劣。

另一个抓住重点人群的案例是在城中村推广垃圾分类。城中村流动人口大,房东是唯一固定的人。因此需要先给房东做培训,再让房东给租户做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城中村的志愿服务队基本都是房东,他们都认为自己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与居委会的之间的联系也让他们感觉受到了尊重。

经过一天的参访,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厦门市能蝉联住建部垃圾分类考核第一,确实是建立在一套行之有效措施的基础上的。其中精确到户而低成本的大数据管理、针对重点人群的动员方式、居委会牵头的工作机制和公平高效的考核制度,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次厦门之行给大家增添了不少信心,把垃圾分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终会越来越好。

点击阅读原文:实地参访 | 精细化管理让厦门垃圾分类领先全国

 

分类: